英国中小学如何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据调查,英国青少年儿童群体的个人幸福水平低于其他年龄群体,与其他国家的青少年儿童相比也处在较低水平。而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对青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至关重要,本期聚焦英国如何通过最直接的课堂形式维护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年轻人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新的学科内容将使他们拥有知识和能力照顾自己,并在出现问题时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支持。从2020年9月开始,英国教育部对人际关系、性与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模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发布了关于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师培训模块文件,系统、详细地指导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进行教学,从而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为什么需要心理健康课程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报》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约有1/10的英国大学生有过自杀的念头,英国学生联合会一项研究也发现,1200名受访学生中,有99%的学生表示曾感到精神痛苦,20%的学生表示自己正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据英国年轻心灵慈善组织统计,在当今的英国,每个教室中估计有5个孩子患有心理健康问题。2020年,英国1/4的17岁女孩有过自残行为,而自杀仍然是男孩的最大杀手。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2018年的一份研究报告的数据,在所有精神疾病中至少有一半会在14岁时出现,而在24岁时出现的概率约为75%。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20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仍然相对较低。英国政府官网2021年2月更新的指南文件《促进青少年儿童的情感健康和幸福》指出,在一个由30名15岁少年组成的班级里,大约有3名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障碍,10名学生可能见证了父母的离婚或分居,一名学生可能经历过父母的死亡,7名学生可能有过被欺凌的经历,6名学生可能有自残行为。
一系列的调查数据和种种迹象表明,英国青少年儿童群体的个人幸福水平低于其他年龄群体,与其他国家的青少年儿童相比也处在较低水平。而有特殊教育需求或残疾的青少年儿童、弱势家庭背景的青少年儿童以及一些来自黑人、亚裔和少数族裔背景的青少年儿童比没有这些背景的青少年儿童的焦虑感更高。
鉴于此,英国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希望通过课程的开展达成以下目的。
一是保持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对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英国教育部在心理健康课程培训指南中指出,多数儿童和年轻人在大多数时间还是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因此,心理健康课程的出发点应该是向学生传授能够帮助他们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有研究表明,所有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中有一半是在14岁之前形成的,并且成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常常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因此,通过心理健康课程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可以防止问题升级和恶化,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英国教育部将学校作为早期预防和干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核心,通过课堂上的知识普及以及教师和专业辅导员的疏导,为学生提供支持与帮助,改善近年来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与幸福感水平不理想的现状。
二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研究表明,与心理健康状态较好的青少年儿童相比,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少年儿童更有可能在生活中面临不平等的待遇和机会,例如被同学排挤或被学校退学等。从更长远来看,有心理健康问题的青年在未来的就业中也会面临重重困难,另一方面的数据显示,有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青少年从事犯罪活动的可能性更大,他们最终入狱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20倍。同时,《促进青少年儿童的情感健康和幸福》指出,以学校为基础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学习能够帮助年轻人获得他们在学业上取得良好进步所需要的技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和幸福。
2017年,英国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绿皮书《改善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文件强调,心理健康与幸福感对青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通过最直接的课堂形式维护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成为英国心理健康课程的重中之重。
心理健康课程教什么
英国教育部划分小学和中学两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在学生建立心理健康基本认识之后,教会学生理解与识别什么是心理健康不佳的状态、导致心理健康不佳的因素、改善健康的积极策略以及当别人需要帮助时自己应该如何作出行动。
•小学阶段: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健康
一是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况。
学生需要明白,与身体健康一样,心理健康是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包括运动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要向低年级学生说明,他们珍视、喜欢或擅长的事物都可以促进心理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也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同时,教师要鼓励高年级学生反思他们可以为他人的心理健康作出贡献的方式,并确定哪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维持自己的幸福。
二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范围、尺度以及适当情绪和行为。
首先,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南,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了解人类在不同经历和情况下所经历的正常情绪范围,如幸福、悲伤、愤怒、恐惧、惊奇、紧张等。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情绪划分为三个阶段,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绪,第一个阶段是认识恐惧、喜悦、厌恶、惊奇、悲伤、愤怒、幸福等基础情绪;第二个阶段是认识骄傲、羞耻、沮丧、嫉妒、尴尬、同情心等情绪;第三个阶段将会认识更多、更复杂的情绪,如同时感觉到好、坏或冷漠,以及一些作为反面教材的情绪,如假装很喜欢朋友的礼物等。
其次,在了解情绪范围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情绪的尺度,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认识:什么事情会触发自己的情绪(如丢失玩具等);他人的情绪与行为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也会影响到他人。对于高年级小学生,应当培养他们形成这些意识:生活中一些事件对他们造成的影响,父母分居、新兄弟姐妹的到来等;可能会影响情绪的因素有许多,包括责任感、个人喜好、运动等;一些事情将如何影响自己的情绪。
此外,在建立对情绪的全面认识后,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在课堂围绕情绪展开交谈,为低年级学生构建正常表达自己情绪的词汇表,例如如何表达让他们感到开心或悲伤的情绪,或如何表达让别人感到快乐的事情。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以更细致、复杂的方式谈论情绪:什么人或事件让他们感受到快乐、悲伤、沮丧等情绪;如何辨别他人的情绪;一个人在抽象场景中的感受和情绪。最后,教师要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用适当的情绪和行为表达或回应情感,高年级学生则要进一步学会应对积极或消极的情感。
三是了解各项活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包括体育活动、社会活动等。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体育活动是被证实对心理健康有益的活动,学生每天应至少参加60分钟体育锻炼,知道并体验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好处。积极参加学校体育课,在上学放学途中采用步行或骑自行车的方式,或在校内、校外自发进行一些体育运动,比如慢跑、球类运动等。学生要在课堂明白以上这些都是最低的运动要求,他们做的运动越多,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指数就会越高。其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与人接触也被证实有利于心理健康发展,学生需要了解并体验校内和校外社交互动的好处,例如参加俱乐部(体育俱乐部、海狸童子军等),加入有共同兴趣的群体(如戏剧社),帮助学校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或在校外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与当地社区的人一起捡垃圾等)。
四是引导学生保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睡眠。
教师需要教导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取决于每天适量的睡眠:3-5岁儿童需要10-13个小时,6-12岁儿童需要9-12个小时,13-18岁年轻人需要8-10个小时。为了保持良好的作息安排和睡眠时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尤其是睡前使用手机的时间,或者可以与父母达成上网时限协议帮助他们优先保证睡眠。
五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自我保健技巧。
教师要教低年级学生在他们喜欢的事物和良好的感觉之间建立积极联系。鼓励高年级学生思考如何维持和增进他们的幸福感,确保高年级学生学会一系列调节情绪体验的自我保健策略。
六是教导学生初步了解孤独、孤立和霸凌等问题。
低年级学生需要了解无聊、孤立与孤独之间的区别。教师要让他们明白,任何人无论年龄大小、无论是否有人陪伴,都可能会经历这些感觉,因此与成年人或朋友探讨这种感受并寻求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创造性活动(例如讲故事或写故事)解决无聊的问题。而当他们感到孤独时,可以寻找可信赖的朋友或成年人。
高年级学生则要在课堂学会减少孤独感的策略,例如加入兴趣俱乐部、交朋友等。欺凌现象在小学阶段也有可能出现,因此心理健康课堂需要及时预防和干预欺凌问题,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欺凌会使人感到难过并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所有类型的欺凌都会伤害他人(包括网络欺凌),它会在事件发生很长时间之后还影响受欺凌者,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同时,教师也要告诫学生不能讲出别人受到欺凌伤害的经历,尊重和保护他人的隐私。
七是引导学生与他人正确交谈、寻求帮助和支持。
在经历无聊、孤独、孤立和欺凌问题时,学生要明白如何正确与他人交谈并寻求帮助。首先,低年级学生在遇到友谊问题或感到孤独时,要学会与受信任的成年人交谈;高年级学生可以尝试描述什么是寂寞,从而更确切和恰当地表达他们的感情。预防欺凌事件,除了在课堂上讲述欺凌对他人的危害之外,教师还要确保所有学生都知道和认识自己在特殊情况下可信赖、能够求助的成年人,比如父母、监护人和朋友等,同时要强调与教师交谈也是求助的重要途径。
总的来说,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课程要教会学生正确理解自己的情绪并认识心理健康,例如有时候悲伤之类的情绪并不意味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有时候看似很快乐实际上正在经历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疾病。同时,要让小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是一个大问题,要学会及时与外界沟通并求助,尽早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减少负面影响。
•中学阶段:帮助学生正确评估心理健康
中学的心理健康课程有了小学阶段的基础铺垫,会展开一些更深入、更符合年龄特征的教学内容。除了引导学生继续谈论情绪、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还会普及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帮助学生正确评估心理健康。
首先,更丰富和准确谈论情绪。教师可以先评估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的情感词汇,引导学生展开关于复杂和多重情感的讨论,展示更多细微的语言,同时也要避免学生使用带有侮辱性的词语,鼓励学生在结构化和现实的场景中运用不断增长的词汇量。
其次,了解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联系。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正向联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重视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保持心理健康,比如网络关系,与照顾者、宠物的关系等,要理解并学会重视友谊的质量而非数量。
再次,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迹象并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中学生已经有能力观察和理解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迹象,这些迹象包括:几天或几周内出现行为变化、情绪波动;睡眠不足或嗜睡等问题;常常感到不知所措,焦虑,愤怒;故意与朋友和家人保持距离;缺乏自我保健或卫生习惯;难以集中精力,无法专注于学习或工作;身体健康经常出现问题。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注意,没有任何迹象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中学阶段的心理健康课程非常重要的新增内容是向学生普及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学生首先要了解几种最普遍的类型,例如情绪低落、焦虑症、抑郁症等,同时需要知道这些疾病的征兆,以保证自己或身边认识的人出现这些征兆能够及时干预治疗。同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关于自我伤害和饮食失调的问题,这两类问题实际上是不少中学生都经历过的痛苦,因此向学生进行科普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了解保持心理健康的积极要素。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明确指出,吸毒和酗酒以及花费过多时间上网会破坏心理健康。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为学生提供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比如体育锻炼、户外活动、志愿服务和社区活动等。
心理健康课程怎么教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学生可能会受到心理健康课程讨论的问题的影响,因此学校需要让家长或监护人知道课堂在教什么,以便他们可以及时与学生交谈,解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对于教师来讲,必须慎重制定课堂基本规则,严格遵守学生保护程序。
教师需要遵循的保护程序包括:制定课程的基本规则,尤其不能以个人信息作为教学内容;如果在课程中有学生共享个人信息,教师需要停止讨论,并在需要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果学生坦言与他人无关的事情,则不用承诺保密;告诉学生他们可以向教师和学校职员寻求帮助,他们的问题会被认真对待。
教师需要通过制定明确的课堂基本规则保护学生及其隐私,而在讲授一些敏感主题时,以下基本课堂规则值得借鉴: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会倾听他人和理解他人;学生和教师都要尊重隐私,在讨论示例时不能使用身边认识的人的名字;不要轻易评判他人;每个学生都有权选择不回答问题、不参与讨论或换一个话题;课堂内容必须清晰实用;教师可以在课程中采用一些可见的教学材料,比如海报和影片等;教师要根据需要及时更新课堂内容;学生和教师应该始终如一且严格执行课堂基本规则。
关注有特殊教育需要和残疾的学生。据统计,有特殊教育需要和残疾的学生更有获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学校的特殊教育需求协调员可以帮助教师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需要调整课程,帮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和残疾的学生通过课堂讲授的内容理解和应用心理健康知识。
跨主题教学。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几个与之密切相关的主题包括:人际关系、欺凌和网络安全与危害;身体健康、饮食健康以及药物、烟酒;亲密关系与性关系。这些主题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教师在备课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主题与心理健康联系起来,完善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分享第三方机构的信息。除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学校和教师还要确保学生在课堂之外有值得信任的交谈对象和求助对象,比如教师、家长、朋友等。除此之外,英国一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慈善机构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帮助。比如,那些遭受过暴力、霸凌、家庭问题以及患有各类心理疾病的儿童,可以通过拨打儿童热线的方式向专注于为儿童提供心理疏导和咨询的慈善机构求助。他们还可以登录相关慈善机构的官网,寻找关于欺凌、药物滥用、人际关系和性、安全与法律、家庭、学校和工作等方面的信息,通过与咨询辅导员沟通或填写留言板的方式进行求助。
学校是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环境,课堂则是直接影响学生认识与理解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英国教育部通过颁布文件和开展课程实践的方式,不断强调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通过法定课程指南、教师培训等方式,借助更系统的心理健康课堂与更专业的教职工,让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更加专业化,从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
本文网址:【英国中小学如何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盟略EAP心理服务】https://eap.scmenglue.com/xinwen/168.html